PRODUCT CLASSIFICATION
產品分類無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裝置一般埋設于地表之下,運用二次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它處理的效果超越全混合生物氧化池,對水質的適應性強度高,保證了水處理的穩定性。該設備在池中采用了新型強效彈性立體填料,對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具有強效去除的功能。該設備通過氧化處理之后,產生的污泥量較少,僅需90天排放一次即可。為了避免放生病菌滋生、傳播的現象發生,必須對水質進行深度消毒處理。
下文將為大家詳細解說下,關于無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原理內容。
污水經過化糞池沉淀的懸浮物后進入初級厭氧段,進行厭氧,產生沼氣,然后自流到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后流至分子篩濾池,殘留的有機物和氨氮被分子篩吸附。
廢水厭氧處理技術是在缺氧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分解有機物的方法,也稱厭氧消化或厭氧發酵,同時可以產生沼氣,因為它既可消除環境污染,又可開發生物能源,所以應用為廣泛。
厭氧發酵過程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過程,其中涉及多種交替作用的菌群,各類細菌要求不同的基質與條件,形成了極為復雜的相互作用關系。
長期以來,將厭氧發酵分作兩大階段,即復雜有機物分解為簡單有機物,因積累多種有機酸,使pH下降,故稱產酸階段,然后由簡單有機物發酵生成甲烷。隨著研究的深入,現較普遍接受厭氧發酵的三階段理論,明確認識到微生物生成甲烷的底物只限于乙酸、甲酸、H2、CO2等幾種化合物,因而將厭氧發酵通常分為:液化階段、產酸階段和產甲烷階段三個過程。
液化階段:復雜有機物如纖維素、蛋白質、脂肪等在水解細菌作用下降解至基本結構單位,蛋白質降解為多肽及氨基酸,脂肪降解為甘油和鏈脂肪酸,多糖降解為單糖或雙糖,這些水解細菌是一些廣泛存在于環境中的異氧微生物,它為兼性厭氧微生物及少數厭氧菌。
產氫產乙酸階段:主要是*階段產生的或原已存在于物料中的簡單有機物經微生物作用轉化成H2及CO2引起作用的菌統稱產氫產乙酸細菌,主要為加芽胞桿菌屬、微球菌以及假單胞菌屬等。
產甲烷階段:在甲烷的作用下將乙酸(甲酸)、H2、CO2轉化為甲烷。甲烷產生有兩種途徑,一是乙酸分子中的CH3直接產生CH4;另一途徑為CO2、H2經過氧化還原作用生成CH4,約70%的甲烷來源于乙酸,30%的甲烷來自CO2、H2。甲烷菌是一類嚴格厭氧細菌,具有相同的生理特征,其外形各不相同,常見的屬有:甲烷相菌屬、甲烷八疊球菌屬、甲烷球菌屬、甲烷弧菌屬等,甲烷菌對pH值的要求很嚴格,適應范圍是6.8-7.8,佳范圍為6.8-7.2,產甲烷細菌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差,在一定溫度下馴化的甲烷菌,當溫度增減1-2℃時,就可能使消化過程受到破壞、甲烷細菌的繁殖很快,繁殖一代只需要4-6天。
厭氧發酵是非甲烷和產甲烷菌聯合作用的結果,非甲烷菌與甲烷菌之間存在著間氫轉移,前者產生的H2可為后者利用,以還原CO2成CH4。產酸菌對pH、溫度變化的耐受性比產甲烷菌強,生長繁殖速度也比后者快,繁殖速度的差異以及環境因子的敏感。因此產甲烷成了整個發酵的限速步驟。然而,對于難降解復雜有機物的厭氧消化,如纖維素降解,水解液化階段是限速步聚。既產甲烷階段是整個發酵過程的限速步驟,保持消化系統的產甲烷細菌生物量及其生物活性是廢水厭氧處理的關鍵,整個處理系統工藝的改進幾乎都是圍繞這兩方面來進行,采用的措施有:延長水的停留時間(普通厭氧消化),污泥回流(厭氧接觸法,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如填料附著微生物(厭氧濾池),由于生活污水懸浮物質比較多,溶解性CODcr濃度較低,所以生活污水處理一般采用厭氧濾池組合工藝。
無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綜合運用厭氧-兼氧,采用*的消化結構和載體提高菌群數,調整的將污水中高分子有機物降解為低分子有機物,以終分解為CO2、CH4、無機物和水,達到果的處理效果。
1、占地面積?。涸O備采用一體化設計,將工藝過程簡化到一池,僅為傳統處理方法占地面積的1/4-1/5。
2、安裝簡便:*地埋安裝,配套管網少,設備上面的地表可作為綠化或其他用地,不需建房及采暖、保溫。
3、運行費用低:采用智能一體化成熟工藝、高機碳被反硝化菌所利用,可減輕其后好氧池的有機負荷。同時缺氧池中進行的反硝化反應產生的堿度可以補償好氧池中進行硝化反應對堿度的需求。
以上是關于無動力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的原理介紹的全部內容,更多信息咨詢!